阿拉伯最後一支游牧民族—貝都因人(Bedouin):全世界最大的定居點「Rahat」

此圖來自網路

"O land of ours where our childhood passed
Like dreams in the shade of the orange-grove,
Among the almond-trees in the valleys--
Remember us now wandering
Among the thorns of the desert,
Wandering in rocky mountains;
Remember us now
In the tumult of cities beyond deserts and seas;
Remember us
With our eyes full of dust
That never clears in our ceaseless wandering. " (Jabra 1974, 227)
這是巴勒斯坦作家Jabra為戰爭在沙漠中的頻繁,緬懷綠洲美好所寫下的詩。


 貝都因人為阿拉伯人中的游牧民族,逐水草而居,到處遷移;目前分佈在埃及撒哈拉沙漠、約旦、以色列、利比亞、阿拉伯國家,是目前世界上最後一支在沙漠中裡的游牧民族。在以色列內蓋夫沙漠有大大小小的貝都因小鎮,19、20世紀前仍維持半游牧的生活方式,1921年在英國代理統治下,內蓋夫沙漠的貝都因人獲得土地登記權,從流浪都永久居留,大部份貝都因人對生活的價值觀與猶太人還是非常不一樣,在路上,從言行舉止,你可以很輕易的分辨猶太人與貝都因人。

Rahat的入口(請忽略車窗上的鳥屎 lol)

在內蓋夫沙漠的公路上,時常左右兩側不同世界 ; 一側是沙漠中令人驚豔的綠色社區,另一側則缺乏水資源、幾乎沒有綠色植物的乳白色建物,這就是猶太kibbutz與貝都因視覺上的第一差異。



貝都因人採一夫多妻制,即使至今仍維持這樣的婚姻文化在以色列生活,猶太友人曾經帶我們走訪貝都因人家,那位先生可是有8個妻子、11個小孩呢!家庭人口多寡,並不關乎經濟上的貧富,以色列猶太人家庭也不會因為經濟能力而畏懼扶養下一代,雖然以色列的弱勢家庭大多來自貝都因聚落,但每個民族都有教育孩子的方式,沒有物質也能讓孩子茁壯成長。

「Rahat」 — 全世界最大的貝都因城在以色列的中部,距離第二大城市beer sheva約12公里遠,距離我住的Nir aqiva約十分鐘車程。2010年人口統計53,095人,他們接受以色列政府的義務教育,也服兵役,但失業與犯罪率並不低。每年遷移至rahat的人口逐年攀升,所以到rahat你可以觀察到當地一直在新建房屋。

雖然以色列政府為他們建立學校,但並不是每一個貝都因人都願意接受教育,因此,還是有一些貝都因人不會講以色列的官方語言—希伯來文(Hebrew) , 也因為民族信仰,所以Rahat城鎮裏面使用的主要語言是阿拉伯文。另外,信奉伊斯蘭教的貝都因婦女也是相當保守,保守得令人印象深刻;記得有一天我們的渡假村來了一對貝都因情侶,女生大約二十歲,那是她''第一次''離開近家裡範圍外,她來到渡假村非常害怕,因為''太幽靜'',沒有什麼人只有鳥叫聲,臉上雖然有面罩遮住,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她腳步畏懼,眼神緊張,之後他們沒有按照預定行程住下就離開了。

四十度的夏天,城裡的貝都因婦女依舊全副武裝。

通常,我們都會在Shabbt(週末)前,把生活用品、蔬菜水果都先備好,因為Shabbt是沒有人會開店的,除了貝都因人 ; 因此,如果有急需,靠近我們車程只有十分鐘的Rahat是一大救星。





Rahat相對於猶太人的社區,髒亂許多,地面到處都是隨手亂丟垃圾,但是人情濃厚,非常豪爽淳樸。





中東的點心非常甜膩,跟印度相比是有過而無不及,我常常懷疑根本是整個泡在糖漿裡....




市集裏面除了販賣蔬果外,也有各種香料和顏色繽紛的布料,以及製作烤餅的大型廚具。


在買蔬果的時候,菜攤的老闆娘讓我們嘗試這個貝都因起士,長得很像撒了麵粉的文旦,味道是又乾又鹹。


留言